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了《深圳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根據《規劃》,深圳將以提升「五力」打造「五地」為主線,堅持「四個面向」,建設「四個平台」,強化「四大支撐」,實施科技創新「十大行動」,打造11個創新集群區,創新源動力更為強勁,創新硬實力大幅躍升。到2025年,深圳將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網絡圖片 按照《規劃》目標,到2025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5%-6%,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比重為5.5%-6%,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08件,技術合同成交額1500億元,深圳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達1.1萬億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2.2萬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25%。 「十四五」期間,深圳將高質量建設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四個國家重大戰略平台,打造科技創新極核。強化「四大支撐」包括構建實驗室體系、高水平建設科研機構、加快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培育世界級科技領軍企業。 《規劃》明確「20+8」技術主攻方向,包括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0大產業集群)和八大未來產業。其中,新一代電子信息領域,聚焦網絡與通信、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終端等五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重點在新型網絡技術、芯片設計與製造、新型顯示技術、智能終端軟硬件等領域展開技術攻關。綠色低碳領域,重點在太陽能、氫能和核能技術、碳達峰、碳中和技術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 此外,《規劃》提出,圍繞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等未來產業,強化前沿技術研究和技術應用,推動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開創產業發展新增長點,5-10年內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爭取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10-15年內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來源:香港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