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中評社圖片)
 
 
      與會學者合影,從左至右:中評智庫基金會執行長羅祥喜,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所長李風,中美交流基金會政策顧問李劍諸,中評智庫基金會研究部主任束沐,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楊明勳。(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3月18日電(記者 束沐)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在“兩岸關係的重大變化與趨勢評估”論壇上表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方針,是新時代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組成部分,根據今年島內領導人選舉過程及之後的形勢新變化,如何有效的發揮島內人民群眾的作用,扭轉島內不利趨勢,堅定不移打擊“台獨”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需要實事求是地再思考。

  劉瀾昌首先分析了這次台灣領導人選舉的新的特點:第一,美國對台灣的影響力不是小了而是更加嚴密控制;第二,島內青年對大陸對台的各種措施包括軟硬措施總體上無感的不少;第三,大陸對台予以優惠等方面的經濟力並未能有效轉化為政治力,這點在投票上反應尤為明顯。

  他表示,實現和平統一,無疑必須集合兩岸人民的強大意志,而在台灣一方,島內人民必須是基礎,也必然是推動和平談判的主體。衹有絕大多數島內人民的凝聚意願,兩岸和平談判才有機會展開並可獲得最後的成果。事實上,台灣政治已完全進入“選舉政治”時期,人民群眾成為各種政治勢力爭奪的“選票”。對台工作,也必然對此不可忽視。從某種意義上說,“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也體現於此。目前,民進黨連續三屆執政且有可能長期執政,如何切實改進對島內民意工作的有效性,化獨為統,扭轉不利形勢,迫在眉睫。

  劉瀾昌認為,“賴蕭配”得票558萬,得票率為40.05%,與台灣六成人要下架民進黨的民調,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吻合。不過,對這一結果判斷,結論其實不是民進黨贏了,而是美國贏了。美國的干預成功了,基本上整個大位之戰的戲碼,都是按照美國的劇本走。

  他指出,大選開打,美方就不諱言,儘管綠藍白三個候選人都表示親美,都要到美國“面試”,但是白宮的第一選擇還是民進黨,因為國民黨還是與北京走得比綠白都要近,存在美國不能控制的可能變數;相反,賴清德和柯文哲則都是美國可控的。尤其是,美國在和中國大博弈中,“以台制華”還是最有效而成本最低的一張戰略牌。故此,美國的佈局還是要讓民進黨繼續執政。他認為,已經執政八年的民進黨已經累積相當的民怨,拜登政府要達到目的,必然要破壞和分化在野力量。

  劉瀾昌表示,選前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說,在兩岸關係問題上,要相信中國領導人,要相信大陸方面是真心實意希望和平統一的。馬英九的話一點都沒有錯,但是侯友宜及國民黨團隊一見到民進黨抹黑炒作就腿軟了,跟著民進黨“拿香拜”,跟著民進黨的調子走,還是凸顯當下的國民黨只不過是民進黨的B隊。他反問,B隊怎麼能夠戰勝A隊呢?

  劉瀾昌指出,表面上,“朱家軍”也表示還堅持“九二共識”,而實際上在選舉造勢中,他們都盡量避開這個話題。侯友宜熱心去美國“面試”,但是不敢到大陸行,朱立倫也不敢。在選後,朱立倫還“裁撤”黃復興黨部,凸顯其“親美遠中”路線。所以,國民黨這次得到的四百多萬票,還不能視作為積極支持統一的力量。此外,柯文哲拿到的369萬票,基本上都是青年票。問題是,這股不滿現狀的新生力量,經過民進黨長年的“洗腦” ,極少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他們也都是“綠底”了。

  他認為,真實分析當下的台灣思潮,不能不認為分裂的力量在增長,而支持統一的力量在消減。綠色加白色,共有九百多萬選票,“朱家軍”也走向民進黨B隊。如何扭轉這種政治生態的走向,不能不是要完成統一大業的中國人需要嚴肅面對的嚴峻形勢。

  劉瀾昌指出,“軟的”經濟優惠,“硬的”軍事威懾,這是多年來大陸對台工作的兩手策略。如何提高軟硬兩手的實效,是未來促統的重要課題。固然,民進黨當局控制輿論,但是,大陸方面也要看到軟硬兩手的矛盾性和對衝性,需要有更好的做法和解說能力。

  他表示,客觀看島內形勢,不可能幻想美國等外部勢力不干涉台灣內政,也不可能寄希望於島內政權輪換更替來實現和平解放台灣,也不能寄希望於島內民眾包括青年人自然地轉變思想,島內其實沒有“天然獨”,也不可能有“天然統”。落實“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不能自然而然等待島內人民覺悟,而必須運用各種“合力”有針對性有實效地做引導轉變工作。

  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與中評智庫基金會於3月8日在香港舉辦論壇,主題是“兩岸關係的重大變化與趨勢評估”,與會者結合全國兩會傳遞出來的涉台政策意涵,圍繞台灣大選結果對台海形勢影響、金廈海域“2·14”事件、新形勢下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大陸“全國兩會”涉台政治信息等議題進行分析解讀,並對5·20後兩岸關係走向提出研判與建議。論壇由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所長李風主持,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中美交流基金會政策顧問李劍諸,中評智庫基金會執行長羅祥喜、研究部主任束沐,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楊明勳參加論壇並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