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東省首個「中國油茶之鄉」,地處粵東北的梅州興寧市今年迎來油茶豐收,譽為「東方橄欖油」的興寧茶油熱銷粵港澳大灣區。興寧市林業局透露,「興寧茶油」是興寧市首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目前油茶種植面積超28萬畝,年產值近1.6億元(人民幣,下同)。而當地羅崗鎮「古法油茶壓榨技藝」也獲評為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羅崗鎮元潘油茶更成為「網紅油茶」,備受灣區企業追捧,來自廣州、深圳採購量居首。

受訪者供圖

與港澳毗鄰的廣東有50個山區縣,林地成為山區林農的主要收入來源。廣東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通過樹立「省級林下經濟示範縣」、「林下經濟示範基地」等措施,廣東推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助力山區鄉村振興。

作為廣東首個「中國油茶之鄉」,梅州市興寧羅崗鎮種植油茶的歷史已有400多年,目前全鎮種植面積達1.5萬畝,建有油茶加工廠,年均油茶產值達1000多萬元。羅崗鎮鎮長歐陽曉波稱,每年元潘村均舉辦「油茶集中採摘節」,一斤油茶能賣到120元,元潘油茶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油茶」,吸引全國採購商的車輛擠滿鄉村公路,其中廣州、深圳等灣區採購商最多、採購量也最大。

備受灣區採購商關注的是,曾經一度消失的「古法油茶壓榨技藝」在粵東北復現。1952年出生的楊漢金是古法油茶壓榨技藝的第八代傳人,他告訴記者,興寧高山油茶碾榨技藝與明代《天工開物》記載的「立式楔子機榨油」操作流程幾乎相同,用此法制出的「高山茶油」色澤透明,味道芳香清醇,有「東方橄欖油之稱」。

數據顯示,今年興寧市投入中央下撥專項資金超1270萬元,首次對全市實施「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3萬畝,預計產量有望增加10%到20%,並出現「油茶+旅遊」、「油茶+餐飲」、「茶油+文化」發展趨勢。其中,羅崗鎮將打造集油茶產業、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漁茶文化基地」。

廣東省林業局透露,目前廣東油茶種植面積約260萬畝,河源、梅州、韶關、清遠等市成為重點油茶發展區。而近兩年廣東下達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67億元,開展「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超36萬畝,預計今年茶籽產量超22萬噸,總產值超46億元。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