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深圳地鐵四期調整工程裝配式車站預製構件生產啟動儀式在中國鐵建十四局裝配式建築構件生產基地舉行,標誌着該工程建設取得新的重要進展。深圳地鐵四期調整工程採用裝配式施工的車站共7座,分別為:6號線支線二期華夏站、12號線二期沙浦站、13號線二期市中醫院站、16號線二期福坑站、龍興站、阿波羅南站以及3號線四期坪西站。這7座車站不僅是深圳首批裝配式車站應用試點,同時也是華南地區的首批全裝配式結構地鐵車站。 

足不出戶 廠房裏生產鋼筋水泥「積木」 

地鐵裝配式車站是裝配式建築的一種,組成車站主體結構的預製構件在工廠內流水化生產完成,再運輸到施工現場完成拚裝,將複雜的主體結構施工像搭積木一樣拚接完成。 

工人在現場施工

與傳統現澆結構地鐵車站相比,裝配式車站在提高建築質量及效率、減少現場現澆作業和用工需求、節約材料等方面具有諸多優勢,並且基本不產生建築垃圾,非常節能環保。「我們就像在廠房裏生產『積木』,只不過我們生產的是標準極高的『鋼筋水泥積木』。」據深圳地鐵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地鐵目前設置了2個裝配式車站構件生產基地,分別由中國鐵建和中國電建負責生產。 

兩個生產基地佔地面積約18.6萬平方米,均配備了3+1自動化流水線,設計產能65環/月,可存放構件185環,能充分滿足深圳地鐵裝配式建築項目目前和未來的發展需要。按照計劃安排,自2021年8月12日起至工程完工,將有3374塊「鋼筋水泥積木」在這兩座大型「玩具」工廠被生產出來。 

深圳地鐵還大力推進「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製造平台,打造智慧化工廠。產業基地能滿足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支持的多維度/多層級AI分析、智慧監控、智能倉儲和信息化生產需求,大型預製構件的長度誤差將控制在1mm內,每個模具組裝完成後都將使用三維實體掃描,掃描精度可控制在0.02mm。

此外,工廠還建立了BIM模型可視化系統,融合5G、BIM技術的應用,可實現原材進場數量統計、混凝土用料計量、構件質量責任追溯、養護溫濕度控制、成品檢測等智能化管理。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