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教授在該院成立八周年新聞發佈會上提出,港大深圳醫院將繼續推進香港與內地醫療的融合,助力灣區醫療一體化,重點發展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科研、教學等建設規劃,打造灣區醫療高地。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總效果圖。網絡圖片 據介紹,港大深圳醫院二期項目是該院未來五年重點打造的建設項目,將最大限度整合和發展醫院的特色醫療。其中不僅包含1000張病床的住院大樓,并容納了兒科、腫瘤科兩個重點發展學科。項目建設目前已初步啟動,并計劃於2024年底竣工,於2025年初投入使用。 過往八年中,港大深圳醫院借助深港醫療合作平台,積極促進醫療服務水平提升,部分醫療核心指標均達到領先水平。其中,門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分別為5.49%和41.91%,處於深圳市同類醫院中較低水平;優質護理優質護理覆蓋率連續3年達100%;病人跌倒發生率、住院病人壓瘡發生率分別為0.22‰和0.12‰。 盧寵茂院長表示,港大深圳醫院積極借助醫療衛生平台,目前共引入11個國際和國內頂尖團隊,其中生殖醫學團隊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為諾貝爾團隊。2019年7月2日,「深港醫學專科培訓中心」在港大深圳醫院正式揭牌成立,該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專科醫師培訓制度試點,融合深港兩地經驗,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建立可推廣并具有內地特色的專科醫師培訓體系。目前,外科已獲得香港外科醫學院及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培訓基地認證;急診科獲得「香港急症科醫學院訓練中心」資格。爭取2025年,建立具有國際水平的專科培訓獨立管理及認證機構,向廣東省推廣專科培訓的成功經驗,拓展并完善10個專科的專培基地建設。 港大深圳醫院科研副院長關新元教授介紹,醫院二期科研樓包含中心實驗室、臨床試驗中心Ⅰ-Ⅳ期、生物信息實驗室、人工智能平台、數字化醫療平台、生物信息學平台、組織樣本庫、動物實驗室和臨床前動物實驗評估中心等,計劃建設成亞洲最大的集成性科研中心之一。 國際醫療中心(IMC)為醫院整體發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今年以來,該院面對大眾對高端醫療服務的多層次需求,IMC陸續推出新增服務、增大惠民力度。截至今年6月,IMC共服務患者近18萬人次,其中門診接診約17萬人次,出院人次超過一萬,住院患者逾10%為港澳台及外籍人士。 後續,IMC將引入港醫名醫人才,引進世界前沿醫療設備,重點發展包括輔助生殖醫療(IVF)與產科、內鏡、24小時全科、VVIP體檢服務、激光整形、醫學影像六大高端醫療服務,并加強國際合作,於五年內成為高端醫療行業的標杆。 (來源:香港中通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