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帶路】-黃彥勳 (海上絲綢之路協會總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按照「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六大經濟走廊:

(1)中國-中南半島、(2)孟中印緬、(3)中巴、(4)中國-中亞-西亞、(5)新亞歐大陸橋、(6)中蒙俄,本文集中討論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即中國與東盟十國的陸海貿易。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中南地區,南瀕北部灣,與越南接壤。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廣西很自然地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聯絡交往的中心。東盟由10個成員國組成,包括汶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秘書處設在印尼雅加達。2010年1月1日起,中國和東盟組成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或稱東盟10+1 ;從2004年開始,中國和東盟每年在廣西首府南寧的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至今已是15屆。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有兩個合作重點,目的是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第一個合作重點是深化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升級發展,共建「一帶一路」,開創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不經不覺已經開展了十二年,在相關各方共同努力下,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進程不斷加快,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積極的影響力。以下舉出一些例子,印證近年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成果:

• 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汶萊達魯薩蘭資產管理公司合資成立了汶萊摩拉港有限公司,開展摩拉港的業務,廣西-汶萊經濟走廊建設不斷提速;
• 柬埔寨是廣西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廣西國宏集團於2012年年底建成處理五萬噸稻穀的加工生產線,並投資建設農業產業園;
• 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是中國在印尼設立的第一個集生產、倉儲、貿易為一體的經貿合作區,由廣西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建;
• 廣西與老撾在萬象建設中國(廣西)-老撾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攜手打造中老兩國農業合作的示範基地;
• 中馬欽州產業園與馬中關丹產業園是中國政府、馬來西亞政府共同建設的雙邊經貿合作項目,分別於2012年4月、2013年2月開園,創造了「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新模式;
• 中緬劍麻替代項目由廣西與緬甸合作,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劍麻1,200畝,成為緬北替代種植規模最大的農場。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另一個合作重點是南向通道,它是中國西部相關省份與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國際貿易物流通道,利用鐵路、公路、海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由重慶向南經貴州等省份,通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向北利用蘭渝鐵路及甘肅的主要物流節點,連通中亞、南亞、歐洲等地區。近期南向通道的發展成果包括:

• 新加坡(廣西南寧)綜合物流產業園啟動-這是廣西與新加坡合作開發建設的首個實施項目,將打通南向通道沿線跨國跨省交通運力瓶頸,深化中新物流與現代服務業的合作;
• 2017年5月10日,南向通道試運行班列從重慶團結村出發,經過廣西北部灣欽州港,通過海運將出口貨物運往新加坡等國家;
• 2017年11月1日,廣西北部灣至香港『天天班』正式開行;
• 2017年11月9日,由阿聯酋航運有限公司運營的『北部灣港-印度-中東』遠洋航線首航暨『北部灣-新加坡』天天班公共航線正式啟航。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展,中國東盟的陸海貿易正沿著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不斷發展,特別是南向通道的陸海連合,為東南亞和南亞提供經過中國大陸前往歐洲的貿易路線,大大縮減貨運成本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