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帶路】-黃彥勳 (海上絲綢之路協會總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按照「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六大經濟走廊: (1)中國-中南半島、(2)孟中印緬、(3)中巴、(4)中國-中亞-西亞、(5)新亞歐大陸橋、(6)中蒙俄,本文集中討論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即中國與東盟十國的陸海貿易。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有兩個合作重點,目的是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第一個合作重點是深化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升級發展,共建「一帶一路」,開創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不經不覺已經開展了十二年,在相關各方共同努力下,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進程不斷加快,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積極的影響力。以下舉出一些例子,印證近年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成果: • 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汶萊達魯薩蘭資產管理公司合資成立了汶萊摩拉港有限公司,開展摩拉港的業務,廣西-汶萊經濟走廊建設不斷提速;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另一個合作重點是南向通道,它是中國西部相關省份與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國際貿易物流通道,利用鐵路、公路、海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由重慶向南經貴州等省份,通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向北利用蘭渝鐵路及甘肅的主要物流節點,連通中亞、南亞、歐洲等地區。近期南向通道的發展成果包括: • 新加坡(廣西南寧)綜合物流產業園啟動-這是廣西與新加坡合作開發建設的首個實施項目,將打通南向通道沿線跨國跨省交通運力瓶頸,深化中新物流與現代服務業的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展,中國東盟的陸海貿易正沿著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不斷發展,特別是南向通道的陸海連合,為東南亞和南亞提供經過中國大陸前往歐洲的貿易路線,大大縮減貨運成本和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