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帶路】- 黃彥勳(海上絲綢之路協會總裁) 上周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選擇西安作為首訪城市,發出他希望傳遞歐洲願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框架內加強合作的訊號。過往多位法國總統訪華也曾到訪西安,包括密特朗、希拉克和薩爾科齊等,但馬克龍這次到訪西安,在天時、地利、人和都有特別的意義。 馬克龍訪華,是在美國摒棄傳統盟友、自行其事的背景下進行的。法國面對的國際形勢,殊不簡單。英國脫歐,自廢武功;德國總理默克爾雖然贏得大選成功連任,但她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議席大幅減少,政治能量削弱,目前仍在跟其他黨派商討組織聯合政府。德法一向是歐洲的龍頭大國,德國長期騎在法國頭上,指點天下,現在德國勢弱,法國不趁機出頭,更待何時?馬克龍信心滿滿,期望帶領法國恢復在歐盟、中東乃至全球的影響力,加強與中國合作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馬克龍是次訪華的行程,經精心計算。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訪法,首訪的城市是古絲綢之路的終點里昂;馬克龍此次選擇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作為首訪城市,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有多重政治與文化意味,更奠定這次訪華加深法中合作的基調。馬克龍在西安大明宮向千名中法企業家、科研人員、學者和大學生發表關於多邊主義的演講,歷時長達73分鐘,毫不諱言擁抱「一帶一路」倡議的意願。馬克龍指出,中國和歐洲應該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合作,法國將幫助中國,尤其是在非洲,推動「一帶一路」倡議。 1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新華社) 新華社引述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的新聞官報道,馬克龍在到訪西安前一天突然決定改變日程,縮短參觀兵馬俑的時間,增加參觀大雁塔、回民街、清真寺等行程,因為他聽取了中方人士的建議後,覺得大雁塔、回民街及清真寺要比兵馬俑更有意義。大雁塔位於大慈恩寺內、距今逾1360年,最初是為保存玄奘法師從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建。2014年6月,大雁塔與小雁塔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國亦將之加入申報「長安─天山」絲綢之路的項目中。大雁塔被認為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象徵,西安的回民街有古代中西方商貿交流的痕跡,大清真寺則顯示唐代對不同宗教的包容。近年法國參議院通過「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場所蒙面」及「查理週刊」事件等,都導致法國和穆斯林世界的關係緊張,馬克龍在西安的行為,也顯示了法國尋求與伊斯蘭國家改善關係的意願。 馬克龍演講時不忘為西方經濟界疑慮發聲,強調互惠互利和公平公開的必要性;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馬克龍時則積極回應:「中方願繼續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密切同法方各領域合作」。「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一直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與馬克龍的關注沒有衝突。 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西方國家雖然沒有公開反對,但整體的態度,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次馬克龍總統訪華重大的突破是他代表法國正面地、公開地、高調地認同「一帶一路」倡議,並承諾扮演積極的角色。馬克龍把握時機,充當西歐國家的領航員,願景是重奪法國在歐洲事務的話語權,帶領歐洲擺脫美國在意識形態上的控制,構建獨立自主的外交路向。對中國來說,法國態度的轉變,為「一帶一路」倡議日後的發展奠下良好的基礎,也為中法的雙邊關係締造雙贏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