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時觀勢】- 王曉泉(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 舉世矚目的特金會在新加坡如約而至,美朝元首就“棄核換和平”達成共識,朝方承諾推動“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美方承諾與朝鮮共同努力“建立持久穩定的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然而,朝核問題與半島問題極為復雜,金正恩的戰略調整和美朝關系的改善不會一帆風順。朝、美、中之間的互動將鎖定半島局勢未來走向。 朝鮮:道路坎坷回頭難 金正恩初登權力寶座,便感受來自到美國東北亞盟國體系的巨大安全壓力,於是排除萬難發展核武器。對金正恩而言,擁核和棄核都是確保政權安全的手段,只有擁核才能實現“以棄核換和平”。因此,金正恩在核試驗成功後立即進行戰略調整,試圖穩住美國,拉住韓國,靠住中俄。僅用了短短幾個月,金正恩便實現了與特朗普的正式會晤,拿到了其安全承諾;與文在寅兩次握手,發表了《板門店宣言》;兩次訪華,與習主席深入交談並達成默契;接待俄羅斯外長訪問,並接到普京總統的訪俄邀請。由此可見,金正恩在大國博弈中展現出極其強大的抗壓能力、極其高明的戰略謀劃能力、極為精準的時機捕捉能力和極具膽識的戰略調整能力。 為發展核武器,朝鮮的國民經濟幾近崩潰,國民忍耐幾近極限。在獲得美國安全承諾後,朝鮮舉國上下期盼發展經濟與民生,“先軍政治”將難以為繼。發展經濟只能走改革開放之路,但朝鮮建國後長期是蘇聯陣營一員,在蘇聯解體後亦未與西方國家真正建立正常的國家間經貿關系。如何改革開放,如何應對美國挑釁,如何與韓國和西方國家開展合作並確保政權安全與國家獨立,這些都是金正恩在戰略調整後不得不面對的嚴峻挑戰。 無論前方路途多麽坎坷,金正恩已很難回頭。因為再次謀求擁核將導致朝鮮的國際信譽徹底破產,將招致美國的強力報復,將給自身經濟帶來毀滅性災難。並且,金正恩為進行戰略調整,不得不與國內保守勢力決裂,已將一批幹部免職、關押甚至處決。如果重回老路,來自保守勢力的支持將大不如,而改革勢力將對其政權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美國:兩難選擇糾結多 朝美關系的背後是中美關系。美國對朝施壓意在強化同盟體系,惡化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當前,美國朝野已經形成對華實施強硬政策的共識。朝鮮明確表態推動半島無核化和炸毀核試驗基地之後,特朗普無法拒絕與金正恩會晤,不得不面臨兩難選擇:要麽尋找藉口繼續對朝施壓,挑動朝鮮做出過激反應,並以此脅迫中國制裁朝鮮;要麽全面降低對朝安全壓力,鼓勵朝鮮改革開放,伺機培養朝鮮反對派和策動顏色革命。 中國:縱橫捭闔棋走活 金正恩並未對美國給予過高期望,而是指望中國為其戰略調整提供安全保障和有力支援。金正恩知道美國沒有對朝動武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國不答應,意識到朝鮮走改革開放道路首先應借鑒中國經驗,即在保證政權安全和國家穩定的前提下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在改革開放中防止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金正恩與習近平和特朗普都進行了“一對一”深入交流,但是他知道,特朗普即使進行公開承諾,也未必靠得住,而中國領導人的私下承諾也無比寶貴。金正恩對中國給予厚望,渴望中國領導人為他進行戰略調整提供安全、經濟等方面的支持與承諾,因此面見習主席時表現得恭敬拘謹,這與他在會見特朗普時所展現的從容淡定形成鮮明反差,而他在特朗普面前的自信恰恰源於得到了中方的支持和承諾。這一點可從金正恩搭乘中國民航飛機抵達新加坡等事情上得以洞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