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鳴西應】- 郭一鳴(香港資深傳媒人)

這一陣子,全世界的新聞好像都被特朗普承包了。也難怪,貿易戰一開火,特朗普今天五百億,明天兩千億,後天升級到五千億,不僅是中國,歐洲、加拿大、日本,好像全世界全人類都欠他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用一個詞形容特朗普的做法,叫做「霸淩」,的確很恰當。特朗普不僅對外霸淩,對內也霸淩,他威脅如果民主黨在國會不支持他的移民政策,不同意撥款興建美墨邊境圍牆,就要讓聯邦政府關門!

隨著中美貿易戰即將踏入第二個月,很多中國人明白一個道理,與其天天盯著特朗普在推特又說什麼,又找誰的晦氣,倒不如把中國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例如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

說到粵港澳大灣區,筆者日前到澳門出席一個講座,有聽眾問:哪些中小企適合到大灣區城市發展?另一個聽眾問:年輕人是否應考慮到大灣區城市買樓置業?筆者不是企業家或投資家,無法對上述兩個問題作出正面回應,不過我反問兩位聽眾是否瞭解中央推出大灣區規劃的目的和意義?一如所料他們答不上來。

其實,以上兩個問題,在香港亦有討論,曾經有名人公開支持香港年輕人到內地大灣區城市買樓置業,引起一番爭議。我覺得大家要反思,大灣區規劃尚未公佈,為何有不少人聚焦買不買樓?歸根究底,這反映港澳社會對即將推出的大灣區規劃抱有一種投機心態,以為又一個短炒賺快錢的機會即將到來。其實,內地也不乏想賺快錢的人,前一陣子中央決定設立雄安新區,大批炒樓團聞風而至,當地物業市場被迫封盤。但筆者認為,以這種投機心態去看大灣區設,既不健康,也不現實。

 

 

港珠澳大橋

回歸以來,中央透過自由行、CEPA、人民幣結算中心等政策,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動力,某些行業更是直接受惠,得益不少。不過,綜合十九大和今年北京兩會中央領導人和相關檔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內容,不難判斷,中央關於大灣區的規劃部署,不是著眼短期效應,不是為幫助港澳或內地解決某個發展難題,更不是為協助港澳青年人就業置業,而是基於國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當中包括港澳的長遠發展,因此,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部署,一定比過往若干具體的惠港政策或「送大禮」層次更高、影響和意義更深遠。

建設一國兩制下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偉大工程,當中涉及的問題錯綜複雜,例如如何推動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暢通無阻,實現大灣區一體化,需要政府和民間特別是商界發揮創新思維,一步到位不容易,是否可以分階段推進?或者先在部分領域試行?等等。總之,市民要摒棄投機和急功近利的心態,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為自己、為香港、為國家建設更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