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鳴西應】- 郭一鳴(香港資深傳媒人)

這是2017年底的某一天,入夜,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市區到處是五彩繽紛的中文招牌:宵夜、酒吧、卡拉OK、酒店、按摩,摩托車擦身而過,這情景和30多年前珠三角一些鄉鎮非常相似。

  據說這個幾萬人口的市區,已經湧進差不多同樣數量的外國人,最多當然是中國人,包括遊客、中資機構員工和尋找機會的商人等,滿大街的中文招牌已證明瞭這一點,卡拉OK大堂滿座的艷女,隨便一個都會講幾句普通話:你好、帥哥。酒吧則是西人為主,西港有世界上最好的海灘,吸引不少歐美客人前來度假。有人氣就有機會,柬埔寨正在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投資熱土。

  11月中旬筆者跟隨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採訪團到柬埔寨泰國採訪,首站金邊。中國駐柬埔寨大使熊波向我們介紹一帶一路在柬埔寨推進的最新情況,簡言之,兩國合作良好,形勢一片大好。次日抵達西哈努克機場,距離機場大約三公里,佔地11.13平方公里、由江蘇紅豆集團投資和營運的西哈努克經濟特區,被稱為「一帶一路合作共贏樣板園區」。

  兩天一夜的見聞,留下深刻印象。

  西哈努克是柬埔寨西南部一個省,人口約20多萬,省會西哈努克市,擁有該國唯一國際深水港西哈努克港,簡稱西港,西哈努克經濟特區,就在西港東面約12公里。對,叫做「經濟特區」,就是把中國改革開放設立經濟特區的模式,移植到柬埔寨:企業免稅期最長達9年、沒有外匯管制、出口歐美國家的紡織品不設配額,廠房租金低廉,對投資者更有吸引力的是勞動力價格非常便宜,一名普通製衣廠工人月薪金僅一百多美元(當地工人不喜歡加班,即使加班費比平時的時薪更高,他們仍堅持每週只工作五天),車間主管級人員的月薪也不過二、三百美元,對比中國內地工人薪金一般在三四千元人民幣以上,大約要便宜一半甚至更多。

  不過在當地,月薪一百多二百美元已經相當不錯。目前經濟特區已引入中外企業116家,勞動人口達一萬七千多人,在經濟特區發展推動下,西哈努克省一躍成為柬埔寨紅濟發展最快最好的省份,人均GDP1800美元,名列全國第一。柬埔寨政府發表的《2015-2025工業發展計劃》,明確提出要把西哈努克省開發成為綜合性示範經濟特別區。10年前洪森首相親自為西港經濟特區奠基時表示,希望這裡成為「柬埔寨的深圳」,十年樹木,他的願望正在逐步實現。

  比起當年在小漁村深圳建設經濟特區,西哈努克經濟特區基本上是在一片荒地上創建,從供電、供水、排汙等材料設備到技術人員都是從中國運來派來。今天,西港特區已經建成一個集生產、辦公、生活和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其影響力和意義早已超出「經濟」的範籌。一座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數百名學生入學和寄宿的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剛剛落成,這是中國政府的授柬項目,投入營運後將接受來自柬埔寨全國各地的學生到這裡學習。在特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來多名自江蘇無錫人民醫院的醫生駐診,還設有遠程會診系統,十多名不同年齡的柬埔寨村婦正在婦科門診外候診,見到我們一群掛胸牌背相機的中國人出現,紛紛站起來點頭致意。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和資金悄悄走進西哈努克這個海港城市,柬埔寨正在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投資熱土。

(作者是香港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