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於香港時間8日凌晨發表新一代iPhone,就在早兩星期前,美國傳媒報道稱蘋果將在印度工廠同步生產新款iPhone,一時間許多美媒和鼓吹中美「脫鈎」的美國人紛紛「寄予厚望」,認為這是蘋果「擺脫中國束縛」的重要一步,不過事實又是如何?《紐約時報》前日報道,蘋果在新iPhone 14的研發和製造過程中,比以往都更依賴中國工程師,形容iPhone已經從「加州設計、中國製造」的產品,變成「中美兩國共同創造」的產品。
圖為iPhone 14。圖片來源:彭博社 《紐時》指出,蘋果首次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部分旗艦款iPhone,「是一個微小但意義重大的變化」,但iPhone 14的研發過程表明,蘋果要「真正擺脫中國的束縛」將是多麼複雜和困難。報道引述4名知情人士和分析師稱,蘋果的中國員工和供應商為iPhone 14所貢獻的全方位勞動和精密零部件堪稱前所未有,形容iPhone 14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中國工程師。 貢獻佔比3.6%變25% 這些知情人士透露,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際,蘋果放棄了將大批加州工程師派往中國的做法,而是選擇更多地在深圳和上海授權和聘請中國工程師來領導和參與iPhone 14的關鍵設計工作,同時讓中美兩國的工程師通過視像通話交流。他們還說,如今蘋果愈來愈願意聘用中國高薪工人來從事相關工作。根據追蹤科技行業招聘趨勢的Global Data的數據,蘋果今年至今在中國發布的工作崗位比2020年全年增加了50%。 《紐時》指出,蘋果工作方式的變化,恰逢中國供應商對iPhone手機貢獻值大幅增加之際。報道稱,十多年前,中國對iPhone手機的生產貢獻甚微,主要從事低薪的組裝工作,只佔每部iPhone價值約3.6%。但中國供應商扮演的角色之後漸漸增加,從製造揚聲器、切割玻璃、提供電池到製造相機模組等等,負責的部分愈來愈多。目前中國供應商對iPhone價值的貢獻比例已達到25%以上。 移向供應鏈上游 《紐時》稱,中國工程師在iPhone開發中提供的關鍵工作,反映了中國在過去十年中取得的進步。現時中國工程師和供應商已經向供應鏈上游移動,以從美國公司用於製造高科技產品的資金中分得更大的份額。「他們(蘋果)想要多元化,但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美國技術研究公司Loup Ventures執行合夥人蒙斯特表示,種種跡象表明蘋果「非常依賴中國」。 報道亦提到,從進出三藩市的航班可窺見iPhone開發方式的變化。美國聯合航空數據顯示,蘋果以往每年在聯航訂機票的花費達到1.5億美元(約11.8億港元),疫情前由三藩市飛上海和香港的航班,商務艙都會坐滿蘋果員工,「不過聯航現在已經沒有從三藩市直飛香港的航班了,而是每周四天直飛上海。」 (來源:香港文匯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