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和《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2年度報告正式發布,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代表報告研究團隊預測,2022年亞洲經濟增速將達到4.8%。報告認為,2021年,亞洲在全球疫情下實現了率先復甦,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按購買力平價標準計算,2021年亞洲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提高至47.4%。報告特別指出,於今年正式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在多領域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報告稱,雖然新冠疫情給亞太經濟帶來衝擊,但亞太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並未停滯。又援引亞洲開發銀行數據,2020年亞太域內貿易佔域內外貿易總額的58.5%,這是自1990年以來的最高份額。報告認為,RCEP將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融合,促進區域內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強化成員間的生產分工合作,拉動區域內消費市場擴容升級。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今日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以視頻方式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圖為新聞中心媒體工作區。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將推跨境電商降進出口成本 新冠疫情後,全球貨物貿易在2021年出現強勁復甦,但能否持續尚未可知。隨着RCEP逐步生效,區域內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將明顯減少,亞洲經濟體、RCEP國家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國家對亞洲的貨物貿易依賴程度將持續增加。在服務貿易方面,RCEP將促進區域數字經濟發展,如亞洲跨境電子商務市場將享受到巨大的制度紅利和開放紅利。RCEP將推動跨境電子商務降低進出口成本,更好地整合區域內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從亞洲直接投資融合度來看,2020年亞洲直接投資對RCEP成員國總體依存度上升20個百分點,體現了投資者對於該協定帶來市場機遇的信心和預期。報告指出,RCEP將成為亞太地區經貿合作的主平台和動力源,對於消減逆全球化思潮的不利影響,增添亞太地區經貿合作信心是重大突破,其成功經驗也將成為未來擴展與深化地區經貿合作的動力源。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表示,當前供應鏈擾動和新冠病毒變異並未阻擋亞洲經濟一體化前進步伐,生產、貿易、投資、金融深度融合提升了亞洲各國國民收入和人民福祉,「RCEP生效,將給亞洲區內帶來更大的制度型開放的紅利。」 內地接受亞洲直接投資份額僅次香港 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逆勢增長,流量達1,537.1億美元,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份額的20.2%。中國內地80%的資金通過香港進行投資。2020年來自香港的對外直接投資翻了一番,主要是通過在香港上市的跨國公司對中國內地和亞洲其它地區子公司進行再投資。香港則把超過75%的資金注入亞洲市場,超過66%的資金流入中國內地。 香港仍是亞洲直接投資最受青睞的目的地,接受了來自亞洲直接投資的30%;中國內地緊隨其後,佔亞洲對外投資的23.81%;東盟把超過80%的資金投入亞洲市場;RCEP成員則將超過90%的資金投向亞洲;CPTPP的11個成員國把57%的資金投入亞洲經濟體。 據2021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統計,在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名中,香港、新加坡、上海、北京、東京分別列第三、四、六、八、九位,亞洲城市佔據超過半數席位。從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來看,2021年北京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8.9%,香港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近幾年均穩定在20%左右。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於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今年年會主題為「疫情與世界: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據初步統計,今年共有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線下代表、近400名線上代表以及來自102家媒體機構的700多名記者出席年會。 (來源:香港文匯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