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6.20)晚,在華特·迪士尼大劇院舉行的“一帶一路”電影之夜,把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推向高潮。最令人激動的是,簽約“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的代表們集體上臺,共同按下推杆,莊重發布“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宣言。 入圍作品 評出獎項 6月16日,本屆上影節全新設立的“一帶一路”電影周正式啟動,共展映由“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成員擇優推薦的26個國家的26部影片。26部影片,26個故事,或輕松、或沉重,或傳統、或前衛,影像的背後,承載的是文化的訴說。 從26部展映影片中,專業人士選出了8部入圍作品,昨晚,來自中國的楊明明和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卡蜜拉·安迪尼分別憑借影片《柔情史》和《亦真亦幻》獲評電影周“媒體關注電影人”;俄羅斯影片《心律失常》和義大利影片《我的女兒》獲選“媒體關注影片”,波蘭影片《平安夜》則獲得“一帶一路”電影周“最受觀眾喜愛影片”的殊榮。 連續四年 不斷努力 上海國際電影節自1993年創辦以來,保持不斷創新的姿態,近年來更是積極致力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文化的展示和交流合作,為“一帶一路”國家電影人加深理解、互相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從2015年設立“絲綢之路”展映單元,到2016年將“一帶一路”設為國際展映板塊的常設單元;從2017年與匈牙利、希臘、菲律賓等13個國家的電影節和電影機構代表簽訂“一帶一路”電影合作備忘錄,到今年首次設置“一帶一路”電影周,並在開幕首日與保加利亞、埃及、希臘、印度等29個國家的31個電影機構結成“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這些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不斷發揮其作為國際A類電影節的影響力,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電影合作與交流。 致敬環節 令人動容 昨晚的“一帶一路”之夜,有個令人動容的致敬環節:電影人吳京代表中國電影的中堅力量向電影表演藝術家田華致敬。吳京說:“您塑造了許多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形象,您是我們過去幾十年來民族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您走出國門去看世界電影,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電影。您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舞臺的先行者和傑出代表。”作為早年作品就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國電影藝術家,90高齡的田華登臺拿出了一份珍貴的禮物。那是60多年前,她跟隨《白毛女》劇組出訪前蘇聯時,當地一個小女孩送給她的一瓶香水。昨晚,田華鄭重地將香水交到了吳京手裏。相信文化的力量、交流的力量、和平的力量,也會如這瓶香水一樣,一代代傳下去,感染、感動更多人。 美好未來 令人期待 三天前,“一帶一路”電影圓桌論壇如期舉行,各國電影節和影視機構的負責人,展望了“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成立後各國電影文化的交流前景。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提出,明年可以圍繞某一主題,請各國家挑選影片進行主題展映。除電影交流外,“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還希望幫助各國促成電影項目的合作。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基裏爾拉茲洛格夫認為,“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能夠幫助各國更好地瞭解中國電影,同時也可以讓聯盟其他成員國相互推薦自己的電影。作為總部設在紐約、視角關注亞洲的電影節,紐約亞洲電影節副主席斯蒂芬克萊明則表示,他們目前做的事情就是向更多北美媒體介紹中國電影,介紹中國的演員和導演,讓保守的北美媒體對中國電影有更多的瞭解,也幫助更多中國電影打入北美市場。 昨天下午,“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的電影節主席、藝術總監,國內知名電影人和電影企業高層人士齊聚“一帶一路”高層圓桌峰會,一起深入交流,探討中外電影產業發展的合作共贏之路。(首席記者 孫佳音) 馬上評 電影“帶路” 千年絲綢之路承載的不僅僅是絲綢文化,還有流傳到中國,如今成為中華民族樂器代表的琵琶、二胡、嗩呐、揚琴……文化曆來是在流動中孕育、成長、豐富、繁榮的。如今,代表著當今文化與科技、社會高度融合的電影藝術和技術,也將隨著聯盟的成立,而成為“一帶一路”上的先行者。 電影是當下社會文明的藝術化呈現,是國家精神的縮影,是民族性格的代言,是及時瞭解國家與民族的明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多姿多彩的個性,雖然各有國界,但文化、習俗卻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文化重續前緣,共謀發展,不妨讓電影來“帶路”,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 朱光 |
重續前緣 共謀發展 “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昨發表宣言
責任編輯:
旅遊文化
- 鄭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