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傳媒訊】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4日發表2021至2022年度《財政預算案》。25日多家香港報章對此高度關注,紛紛發表社評或時評文章,指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聚焦利民紓困,既解決當前問題,亦為長遠發展提供動能,是一份殊為不易的預算案。

網絡圖片

香港《大公報》社評指出,香港經濟衰退已持續兩年,疫情打擊之下,特區政府上年度財政赤字2576億元(港幣,下同),創歷史新高,下年度財政赤字亦達1016億元,預計未來四年均「見紅」,但即使在「日子不好過」的大背景下,特區政府對市民的承擔不變。總體而言,《財政預算案》在非常困難的環境下,做到「精準投放、杠桿使用」的效果,高達1200億元的逆周期政策,有力地緩解民困、推動經濟短中長期發展,體現了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的魄力和對香港未來的承擔,值得充分肯定。

社評認為,隨著疫情逐步受控,香港經濟可望于下半年恢復正增長,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為香港再出發,奠定了堅實基礎,當記一功。

香港《文匯報》社評認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如何平衡開源節流和紓解民困,備受關注。預算案提出落實公務員編製零增長,上調股票印花稅稅率由0.1%提高至0.13%,反映特區政府努力開源節流;預算案又提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支援創新科技發展等內容,為香港提昇競爭力作長遠籌謀。

社評並強調,即使預算案已經塵埃落定,特區政府也要順應民意、補漏拾遺。預算案中,特區政府決定發放電子消費券,有兼顧紓解民困、刺激經濟的考慮,有關措施可借鏡其他地方的有益經驗,盡可能簡化發放程序,讓消費券盡快轉化為刺激內需的新動力。

《香港商報》發表時評指出,在香港當前疫情猶在、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失業率升至歷年高位的艱難特殊時期,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重點聚焦「穩經濟」與「紓民困」,推出多項刺激經濟、扶持企業及紓解民困措施,切民情,合民意。同時,考慮到香港財政赤字不斷擴大,該份預算案亦新增不少開源節流的措施,以維持香港公共財政的穩健,顧發展,顧未來。

時評認為,面對疫情打擊和經濟衰退,特區政府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抗疫及挽救經濟,財政資源理應重點扶持香港企業和市民走出困境;同時,為了保持香港經濟活力及長遠發展,特區政府亦必須維持穩健的公共財政。

時評表示,樂見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既全力渡難關,又積極關顧投資未來,希望預算案中的措施早日落地實施。

《星島日報》發表社論認為,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強調量入為出,這應是特區政府理財的「第一守則」。正如陳茂波所講,長遠財政承擔必須與收入增長相適應。祗有這樣,才可避免墮入結構性赤字的深淵。